发布于 2017-02-10 05:29:11 | 201 次阅读 | 评论: 0 | 来源: 网友投递
微信 即时通讯软件
微信(英文名:wechat)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,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、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、视频、图片和文字,同时,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“摇一摇”、“漂流瓶”、“朋友圈”、”公众平台“、”语音记事本“等服务插件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在张小龙身上,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微信小程序发布一个月,一开始的大红大紫居然渐归沉寂,曾经的风光无限已无人谈起,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。这真像一场噩梦,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。一款微信的战略级产品,本来应该万人瞩目,应该火遍中国,应该让人爱不释手,应该改变这个世界。微信小程序本应是彻底改变中国互联网行业走势、创造新时代风口的产品,因为微信历来的战略级产品都改变了世界。
小程序的开发交流群仍然每天活跃着——群管理员时刻不离为大家鼓劲。开发者的心态却各不相同——有人刚刚踏入这片领域想大展拳脚,有人正在项目的重压下气喘吁吁,也有人对小程序彻底失望,按下了退群的按钮。
微信小程序发布前理所应当地受到万众聚焦——毕竟张小龙从未让世人失望过。“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,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。微信是个工具,是个非常宏大的目标。”张小龙在发布会上略显紧张地说。传说中的发布日期一推再推到1月9号,连夜赶工的程序员们总算长出一口气。
张小龙极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程序的未来。在他的设想中,每一个汽车站都应该铺满小程序的二维码,扫一扫就可以完成购票;公交车站牌上的显目地方也应该有小程序的二维码,扫一扫就知道下一班公交车什么时候来。确实,有这样一款小程序能告诉你下一班公交车的到达时间,但线下场景的二维码远没有铺开。
今天,与往常一样,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。科技自媒体和开发者们只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,这种无力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:纯线上类和O2O类小程序数据稳定下降,纯线下类小程序又罕有人烟;如果不抢占一波流量红利就这样离开,那就对不起付出的开发成本。
现在,唱衰小程序的声音越来越多了,人们再也不会一窝蜂地冲向不知是不是坑口的风口了。人们默默地用完一次小程序就将其搁置在微信的发现页面,真正实践了“用完即走”的理念——用完一次,就再也不回来。接着,当他们数落完小程序入口太深、不能推送、不能直接扫码等种种缺点时,他们继续去开发没完成的App项目。老板们也无须多说,他们用自身体验证实了人们的猜想。
每一个互联网人心中都有一隅留给神奇的微信和传奇的张小龙。从Foxmail到QQ邮箱,从语音对讲到订阅号到微信支付,微信和张小龙的每一步都走得如此踏实正确。但这样一个事实却仿佛让张小龙走下神坛:经过一个月的洗礼,微信小程序的留存率越来越低,几乎没有人再看好小程序。
还有人念叨着这样的话:小程序的定位是明确的线下场景,线下场景的铺开是漫长的过程。小程序终究会深耕线下场景,最终触发富有创造力的新意。但现实很残酷——线上类和O2O类小程序体验不如App,线下类小程序又无法变现,在开发成本和需求现实面前,大多数开发者会选择放弃。
一个产品经理惊惧万分,张大了嘴巴,他想叫,但是叫不出来——原来,他翻到了一个月前的朋友圈,白底黑字明明白白写着:小程序一定会取代App!还有不少人给他点了赞。现在,他羞红了脸,因为他已经29天没有用过小程序了。毕竟,小程序打开时的大片空白并不比App的开机页面好看,打开速度也不相上下。
褪去光鲜的外衣,我们知道小程序根本不是不需安装下载的”程序“,倒不如说它是网页——因为,它本质上类似Web App,谷歌早就在Chrome里使用了。对微信和张小龙的崇拜让人们不愿去质疑小程序的未来,因为张小龙做过的,都是对的。在这个电商的入口在淘宝,搜索的入口在百度,社交工具的入口在微信的年代,流量收割让人们减少了本身的思考,而是开始迷信强权。
人们表情木然。但是,张小龙的个人魅力还在。人们开始明白,小程序的初衷就是为了打通线上线下场景,用二维码连接世界。张小龙说得没有错。只是流量红利的诱惑和对垄断的崇拜,让第一波开发者丧失了理智,当时,他们在想什么呢?现在,第一波浪潮已经退去,未来的开发者们,又在想什么呢?
微信小程序发布一个月,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。这样看来,一开始的大红大紫居然渐归沉寂,曾经的风光无限已无人谈起,似乎也不是一件坏事。
注:笔者进行了一次关于小程序的问卷调查后有感而作本文,受调查者主要为国内顶尖985大学生。调查数据显示,40%的人没有听说过小程序,听说过小程序的人里60%没有使用过小程序,使用过小程序的人100%不再使用小程序。调查样本也许并不那么完备,但能说明一定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