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于 2016-08-28 00:30:11 | 182 次阅读 | 评论: 0 | 来源: 网友投递
程序员 软件开发人员
程序员(英文Programmer)是从事程序开发、维护的专业人员。一般将程序员分为程序设计人员和程序编码人员,但两者的界限并不非常清楚,特别是在中国。软件从业人员分为初级程序员、中级程序员、高级程序员、系统分析员,系统架构师,测试工程师六大类
网络是极其复杂的,这种复杂包含混沌和不确定性,网络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。然而网络映射到程序员的心里,它只是一条确定的管道!这种思路会带来问题。程序员与运维/网管之间的斗争依然在继续,在这个无休止的争论中,我不断切换着自己的角色,这一次,我将站在程序员的对立面。
从我的故事说起,这些故事我故意打乱了时间顺序,请看到此文的人并且知道这些事的,不要往自己身上映射,纯技术讨论,无关褒贬!
那是我刚毕业的时候了,在一家小公司做VOIP,我接手了一个Symbian UIQ程序的开发,这是一个联网的程序,经理的意思是,访问一定要快,绝不能慢。需求很明确,几乎所有的网络程序都是这么个需求。我于是就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奋战,我刚毕业时发誓要做一个标准程序员,我觉得这是一定可以完成的。然而,事后证明,这往往是程序员的通病。
...
后来我离职了。
因为,我无法做到访问不慢...其实这不是我的错,这是那个手机的错,那个手机买的带宽太低了,那时没有3G,那时只是GPRS,后来我知道,你只要换一张SIM卡,就快了,然而还是解决不了基站坏了导致的访问慢问题,事实上,我也解决不了由于地震海底缆线受损导致的访问慢问题,那时google还是可以用的...
我耿耿于怀,我离职了,因为我没有完成需求,这个需求是:必须快,不能慢!!PS:这个经理是一个当时有8年经验的老桌面程序(不怎么联网的那种)程序员。
那时的我在搞SSL相关的,而且那个时候我已经是公司里相比其他程序员更懂一点网络的人了,于是很多网络方面的问题大家都会问我。和故事一相反,这里的程序员会认为一切慢的原因都是网络的原因,而不是程序的原因,于是这活儿自然就落到我头上了。
怎么个慢法?我们的服务器是双向SSL认证的,浏览器要上传一张证书,如果有多张,那就要选择,因此会弹出一个选择证书的框,弹这个框从连接开始计时,特别慢!
虽然并不是说我必须解决,但即便友情支持也要尽可能完美,我比较崇尚德国工匠精神,精确,完美!
于是我把自己关在机房一个下午,最终确认这是一个Linux内核BUG导致的问题,与网络无关!出来后眼都是疼的。为什么大家会认为这是网络问题,而我第一反应却是程序问题呢?
因为我在只有一跳的自建环境内可以100%重现该问题。
自那以后,我经历了无数次的此类过程,水平也因此逐渐长进,逐渐形成了我的价值观和方法论。
知道我想说什么了吗?
能100%重现的,就不是混沌的,那时确定的事情,按照程序员的思维,确定的事情一定是哪里的一个语句使然!然而网络是混沌的,是不确定的。
这可能是最近最近的事情了,我正反两面来讲。
我首先肯定一下自己。
多对多C/S环境,统计数据显示有大量的连接被重置,我第一时间分析的是数据的聚集特征,而不是去搞抓包这种细节。我是对的,因为根本无需抓包,大数据显示发生这类错误的服务器是同一台,和故事二一样,我直接盯上了那台服务器!然后从那台服务器作为一个新的开始,开始新的排查!最终,问题完美确认,请参考故事五。
然后我想说一下同事A。
和我的观点不同,同事A也有自己的方法论,他只是希望去分析抓包,我也照着比划了几下...不同点在于,我是自上而下的分析数据特征,他是自下而上的分析,所以,在这个场景下,我的效率会更加高些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网络是混沌的,是不确定的,但是主机是确定的,主机上跑的程序也是确定的,自上而下可以瞬间发现主机异常,而分析数据包则会湮没到茫茫海洋!这笔大数据是可贵的,它可以帮你发现每一个客户端的特征,只是还有大部分程序员不知道怎么用这笔数据。
网络上获得任何数据,都是统计数据,都不是精确的,这是程序员所不想看到的事实,然而却必须正视!
多对多C/S环境,必须符合一定规则的客户端才能参与连接,我查出一大批伪造的客户端,但我不能确定还会不会有别的。我的证据是什么呢?程序员可能更希望我能拿出抓包数据板上钉钉,说:看,这就是你们伪造客户端的证据!
可是,一个pcap包能看出什么呢?答案是什么也看不出!
我的方法是nmap。然而程序员可能不太相信nmap的结果,因为中间经历了太多的设备,很多东西都是Guess,不是确定的,不符合程序员的价值观!这也是为什么一帮程序员加班到深夜去Debug,然后来了一个运维一个traceroute就查出问题的原因。程序员宁可相信自己的代码有问题,也不愿猜测是网络有问题,因为代码是确定的,traceroute或者nmap的结果是不确定的。
好吧,说下结论吧,我nmap的结果完全正确。在nmap过程中,我当然也不是一扫定乾坤,我也是扫了大量的地址,然后看数据聚集性的。
接着故事三,当我查到异常设备后,我是怎么进一步分析的呢?由于异常设备只是一个代理,我需要去找原始主机,通过配置就能找到,很快,几乎不需要时间。然后呢?
然后我没有去查两台机器的日志,而是先去看两台机器的连通性!如果是程序员,为了尽快确认不是自己的问题,肯定会去查日志,查代码版本,查发布...
事实证明这是对的,两台机器之间的单向丢包率达到了90%+。然后呢?然后问题扔出去,就不管了,因为后面的事情我也关不着了,这是运营商的问题。
我为什么就知道连通性有问题,直觉吗?不是!还是那个观点,如果程序有问题,就不会在第二跳代码上发生错误聚集,而是普遍离散。所以一定是网络的问题。
CCIE真的不是吹的。敲各种命令,然后得到各种结果,还好,我能看懂这些。
2013年年中,我与一群CCIE共事,与其说共事不如说对抗,我在怀疑自己程序问题的同时,他们在证明网络没有问题。最终的结论是,程序没问题,网络有故障。这个故障太低级,以至于CCIE们根本不屑!
网线插反了!
这个故事好像没有任何结论,但事实上,我想说的是,要不是思考过以及搞过一段时间真正的网络,我真的要被那些CCIE给坑惨了!
这个不仅仅是我的故事,是所有程序员的故事。
程序员看数据包,一般都会集中于TCP或者应用层,展开点说不仅仅是看数据包,看日志也一样。而事实上如果已经发现聚集效应,IP头以及MAC头上的信息更加重要,因为IP和MAC是绑定于主机的。
紧接着故事三,当我解决了大量(几乎所有)的连接重置问题后,接连几天平安无事。然而后面数据报表上有出现了连接被重置,于是被要求排查,但是我拒绝了。
拒绝的理由是,这些重置没有聚集效应,且数量太少,没有统计意义。互联网是一个没有法律的世界,如果有人违反了规则,谁也无法阻挡。所以我的理由是,解决这几起异常事件,出力不讨好,可能仅仅就是随机的恶意事件。
网络是一个统计实体,永远不要试图精确化,不然会死得很惨。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个事件都会让TCP/IP网络产生波动,比如英国有个傻逼上厕所忘了带纸,他会打电话给朋友,这么一件小事就会引起TCP/IP网络流量的波动,偶然间让你的数据从0.0035变成了0.0037,这是什么,这是蝴蝶效应!程序员经理会问,相差的那0.0002是怎么回事?然后有个人定位到英国那个傻逼在厕所拉完屎打了个电话...此乃真神!
一个程序员写了一套程序,一个客户端,一个服务端,然后写完了就集成测试,在自己的网络内测试一切良好。然后最终,最终这套程序要部署在两个地点,一个青海,一个上海,结果呢?
其行为完全不符合预期。
我就干过这事,那是很早之前了。
程序员往往会忽略骨干网。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接触真正的网络。真正的网络都是那些技校毕业然后在社会上考了个HCSE或者CCNP的人才会接触的,我就是其中半个,我的另外半身是程序员。
程序员永远都只会把网络当成一条理所当然的管道,当程序的行为与预期不同时,他们(我曾经是”他们“的一员,但现在我只是”他们“的半员)总是期待修改程序就能解决问题,因为程序是唯一他们能控制的,但是运维和网管却看清了一切,虽然也不是100%的看清,但起码比程序员看得清。当程序员越来越多的被那些所谓的”框架“引导到更加上层的位置时,他们失去的却是底层网络基本的知识。
这个现状正如当今的”女司机“一词一样,会开车,但只是简单的开车,没有解决突发情况问题的能力...引发车祸...
作为一个懂点(我很自信比大多数程序懂的更多)网络的程序员,我想说的是,不要当鸵鸟,把头埋在土里忽略网络,不要当”女司机“,只会开不会修...
此文以上,无论褒贬请勿对号入座。涉及到的事情都是真事,但只是想传达一种理念,无关褒贬。
----Gaius Julius Caesar如是说:人们只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那部分,那就把这部分给他们看!(同时利用他们看不到的那部分奴役他们)